高利贷本身不一定构成违法犯罪,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嫌犯罪。
高利贷算违法犯罪吗
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。单纯的高利贷行为,通常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。一般情况下,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%,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;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。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 36%部分的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
然而,在一些情形下,高利贷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。比如,放高利贷的过程中伴有非法集资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诈骗、敲诈勒索、强迫交易等犯罪行为的,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此外,如果在讨债过程中采取暴力、威胁、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手段,也会触犯相关法律。
需要注意的是,高利贷存在诸多危害。它可能导致借款人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,甚至破产;同时也会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。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,人们应当远离高利贷,选择合法、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借贷渠道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高利贷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,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 第六百八十条
禁止高利放贷,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。
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,视为没有利息。
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,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,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、交易习惯、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;自然人之间借款的,视为没有利息。
提示: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需更多帮助,请咨询律师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