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通常是要计算利息的。
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要算利息吗
在执行程序中,中止执行是一种常见的情况。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,恢复执行是理所当然的。而关于恢复执行时是否计算利息,一般来说是需要计算的。
首先,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,法律通常会明确规定在执行过程中,被执行人未按判决、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,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。即使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中止,一旦恢复执行,未履行的部分仍应计算利息,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。
其次,从公平和合理的角度考虑,如果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时不计算利息,那么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。债权人在等待执行的过程中承受了资金被占用的损失,而被执行人也应该为其未及时履行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,利息的计算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。
再者,计算利息也有助于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。被执行人知道即使执行中止,恢复执行后仍要承担利息等额外的负担,可能会更积极地履行义务,以减少自己的损失。
当然,在具体的案件中,可能会因各种特殊情况而存在一定的争议,但总体而言,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计算利息是符合法律精神和实际情况的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 第二百六十七条
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:
(一)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;
(二)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;
(三)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,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;
(四)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,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;
(五)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。
中止的情形消失后,恢复执行。
提示: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需更多帮助,请咨询律师。
评论